当前位置: 活动首页 > 正文
【文稿】孙子涵
时间:2025-03-12 16:22
德侔天地传四海,道贯古今耀五洲

你,是巍峨的高山,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:你,是冷夜的星光,温暖而明亮。八千里路,每寸山河都有你的回响;历史千年,每时每刻都有你的身影。你,胸怀天下,奔波十四载,只为天下苍生;你,传道授业,诲人不倦,堪称“至圣先师”。
高山仰止,夫子,您的思想亦是一座高山,巍然屹立在历史的涛涛洪流中。两千多年来,无数人满怀敬畏与向往,仰望着您,试图攀登您的智慧之巅。您说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这种对智慧、仁爱与勇气的追求,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坐标,更是跨越国界,融入到世界文明的浩瀚海洋之中,成为世界文明的共同财富。
在遥远的肯尼亚内罗毕大学的孔子课堂,非洲青年用斯瓦希里语深情地吟诵您的“四海之内皆兄弟”,他们眼中闪烁着对和平和友谊的渴望,他们将这句话郑重地镌刻在校园的友谊墙上,与《论语》中的“君子和而不同”交相辉映。您的教诲,就像一场及时的甘霖,滋润着这片非洲大地,让年轻一代的心中播撒下和平共处的种子。正如余光中所言,您的教诲不仅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。
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漫长夜中,您的思想,恰似一座灯塔,坚定不移的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。无论身处东方还是西方,人们都在您的智慧宝库中寻求答案。您的那句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简洁而深刻,成为全球伦理的基石,时刻提醒人们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,保持尊重与包容,以同理心去对待他人,构建一个和谐共处的世界。
斯文在兹,夫子,您的诗文亦是文明互鉴的纽带。您曾说:“小子何莫学夫诗!诗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”在您的眼中,诗不仅是语言的艺术,更是文明的载体。您的诗文,如同一根纽带,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紧密相连。
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书法工作坊,探戈舞者手持毛笔,在宣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《诗经》中的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。他们用舞蹈诠释《子衿》中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的深情与缠绵,将南美的热情与东方的含蓄典雅,熔铸成新的艺术语言。您的诗文,不再是遥远的东方神秘符号,而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密码,触动着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。
在《龟山操》中,您感叹“手无斧柯,奈龟山何”,这种对理想的执着,激励着巴西圣保罗的街头艺术家。他们在涂鸦墙上描绘您的形象,配以葡萄牙语书写的“志于道,据于德”,让黑暗的贫民窟中的孩童也能触摸到您思想的光芒。因为您,文明互鉴的奇迹,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悄然生长。
与朋友共,夫子,您的教诲亦是全球友谊的基石。您曾说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这份对友谊的珍视,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。在您的教诲中,友谊不仅是情感的纽带,更是文明的对话的桥梁。
在埃及开罗大学的青年论坛上,中埃学子共读《论语》,用阿拉伯语讨论“德不孤,必有邻”的现实意义。尼罗河畔的晚风中,回荡着他们充满激情的话语。当开罗的宣礼塔遇见北京的钟鼓楼,文明的对话早已跨越信仰与地域的界限。您说:“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。”这份谦逊与包容,正如春风化雨,悄然化解着世界上的种种偏见与隔阂,让不同国家,不同民族的人民心心相印,携手共进。
礼乐天下,夫子,您的理想亦是人类文明的愿景。您一生追求“礼乐天下”的理想,希望通过礼乐教化,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。您说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”这种对和谐的追求,不仅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。
在罗马大学的诗歌朗诵会上,中意两国的学子用音乐与诗歌,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。这种对和谐的追求,他们用真挚的情感诠释着对和谐的向往与追求。您的思想,如同一座桥梁,连接着过去与未来,连接着东方与西方。
站在2025年的今天,我们穿越时空的重重阻隔,与您进行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。您是那令人“高山仰止”的伟大圣人,是“斯文在兹”的智慧化身,是“与朋友共”的良师益友,更是“礼乐天下”的执着梦想家。您的思想,如同一座不朽的高山,永远屹立在人类文明的地平线上。我们仰望您,学习您,传承您,让文明的光芒,照亮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
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”在您的智慧指引下,我们将积极推动文明互鉴,携手共进,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,让世界沐浴在和平、友爱与和谐的光辉之中!